六五芳華待灼,江東弦歌不輟。9月20日,正值安徽工業大學建校65周年之際,校園處處呈現出美麗繽紛的金秋景色,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和校友,與全校師生歡聚一堂,熱烈慶祝學校65歲生日。
上午10時,安徽工業大學校友論壇暨畢業三十周年校友返校紀念大會在秀山校區體育館隆重舉行。中共第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務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王萬賓校友發來賀信。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校友朱文浩少將,中國十七冶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喻世功校友,馬鞍山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方文,馬鞍山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永紅校友,寶武集團總法律顧問兼法務與合規部部長蔣育翔校友,馬鞍山市政協副主席??圣國校友,馬鞍山市政協副主席鄭嘯,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代小強,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寶武集團工會副主席、寶鋼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陳英穎校友,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董事、總裁、南京校友會會長祝瑞榮校友,寶武馬鋼集團黨委常委、馬鋼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伏明校友,寶武集團華寶(上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賈璐校友,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邱介山校友,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大林校友,以及馬鞍山市相關部門和區縣負責人,政產學研合作單位負責人,全國各地校友會會長、優秀校友代表、畢業三十周年返校校友代表等應邀出席大會。歷任校領導,校領導班子成員,校黨委常委,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全體中層干部,今年退出中層正職領導崗位的干部,省市兩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民主黨派負責人,師生代表等參加大會。大會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顧明言主持。






大會以學生舞蹈《奔跑,向未來》開場,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正式拉開序幕。袁方代表馬鞍山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安工大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此次大會的嘉賓和校友表示熱烈的歡迎。袁方指出,回望光輝歷程,我們為安工大取得的驕人成就深感自豪。今天的安工大,綜合辦學實力越來越強,人才培養能力越來越強,科技創新動力越來越強,創新創業活力越來越強;共襄城市發展,我們為安工大作出的巨大貢獻由衷欽佩。長期以來,安工大扎根馬鞍山、融入馬鞍山、服務馬鞍山,在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勇擔時代使命,我們要為新的美好愿景共同奮斗。希望安工大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作表率,希望安工大學子在爭做新時代好青年上當先鋒,希望安工大校友在支持馬鞍山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袁方表示,一流城市需要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一流大學。馬鞍山將倍加珍惜安工大這個“靚麗名片”和寶貴財富,以手足之情、傾城之愛,全力支持、服務和保障安工大發展,把安工大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努力提供最好的條件、最優的政策、最大的資源,不斷開創市校融合發展新局面。
中共安徽省委候補委員、校黨委書記陸林代表學校黨政和全體師生員工,向蒞臨現場的各位領導、嘉賓、校友、師生以及相聚云端的海內外廣大校友、全體安工大人致以誠摯問候和美好祝愿,向65年來為學校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的各位前輩先賢,向關心支持學校事業進步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陸林指出,回望安工大65年篳路藍縷、奔騰不息的發展歷程,我們始終聽從黨的召喚,以工業強國、振興中華為己任,走出一條愛黨報國之路、一條弘文勵教之路、一條揚優顯特之路。65年來,各級領導、海內外校友、社會各界和廣大師生的重視、關心、支持與熱愛,共同匯聚成最深厚、最真摯、最純粹的工大情,這份情飽含各級組織的關心期待,飽含萬千校友的深切感念,飽含代代師生的熱切期盼。建校65年,我們站上一個新起點、擔起一份新使命,我們的辦學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按照堅守信念、堅持夢想、堅定信心、堅韌不拔的總體要求,聚焦培育時代新人和服務重大需求,奮力建設國內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學;我們的攻堅目標更加鼓舞人心,正打造改革攻堅升級版,力爭實現黨建引領示范、學科建設升級、拔尖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筑峰、科技創新進階、資源配置優化、開放辦學賦能、辦學活力激發的“八大突破”,為學校未來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我們的發展藍圖更加振奮人心,到2025年基本建成特色高水平大學,到2035年建成國內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學,到2049年建成有國際影響的特色高水平大學。陸林表示,全校上下將萬眾一心、錨定目標、矢志奮斗,在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中再贏新榮耀、再創新奇跡,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魏先文向大會作了題為《不輟的弦歌:勵精圖治 立本開新 再鑄輝煌》的報告,全面回顧了學校發展歷程,充分展示了辦學特色成果,廣泛弘揚了校園文化精神,滿懷信心地展望了未來發展前景。魏先文指出,學校六十五載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歷經馬鞍山鋼鐵工業學校、馬鞍山鋼鐵學院、華東冶金學院等重要歷史階段,直至與安徽商業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安徽工業大學,在65年的發展壯大中成為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六十五載始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著力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為黨和國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六十五載始終服務地方、貢獻行業。聚力打造一流學科,勇擔國家重大任務,全力服務區域發展,深度服務資政需求,為行業企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安工大智慧和力量;六十五載始終堅定信念、追求卓越。65年的建設發展凝結著一代代安工大人至誠報國、服務人民的奉獻精神,銳意進取、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映照著安工大人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豐富著安工大人精誠團結、互利共贏的合作意識。魏先文強調,站在新起點,學校要始終高舉理想信念旗幟,更加彰顯人才培養特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撐安徽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更好服務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奮力書寫教育強國和教育強省建設的安工大新篇章。

國家級教學名師龍紅明教授代表全體教師發言,分享了職業生涯中“扎根工大,與學校發展共相長”“俯身育人,與學生進步共相長”“奉獻團隊,與同事成就共相長”的心得感想。






大會播放了各地校友分會、海內外校友的祝福視頻。作為奮斗在各行各業的廣大校友的優秀代表,孫大林、朱文浩、祝瑞榮、賈璐、張文舉等5位校友圍繞“愛黨報國榮?!敝黝}先后發言,深情回憶了在母校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分享了自身成長發展道路上的深刻感悟,抒發了報效祖國、感恩母校的深厚感情,表達了對母校未來長遠發展的熱切期盼和美好祝愿。其中,孫大林校友闡述了受母校培育和教導,堅定投身教育第一線做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選擇;朱文浩校友講述了自己篤定信念,立足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領域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人生經歷;祝瑞榮校友追憶了自己懷著“鋼鐵報國”的初心,與300多位校友一起扎根鋼鐵行業不懈奮斗的成長歷程;賈璐校友通過大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反映出母校老師同學的信任與愛一直深深影響著她后來的人生道路;江西和康集團董事長、江西校友會會長張文舉校友引用詩人李白的四句詩,生動描述了畢業近30年的人生狀態,折射出母校賦予學子的理念、境界與情懷。





重大捐贈儀式上,陸林為香港愛國企業家周修典先生的特別代表毛積香老先生,廣東綠邦環境集團創始人、總裁、香港新華綠邦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旭校友頒發了榮譽獎牌和卓越貢獻獎獎杯。據悉,周修典先生以上海市市西中學53屆校友會名義,為學校捐資1200萬元,累計四次捐資達2325萬元;陳旭校友為關心支持母校教育事業發展,捐資1000萬元,這是學校本次接受的最大兩筆捐贈。隨后,陸林為北京國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張大明,北京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道法,東銘實業有限公司捐贈代表左利鋒,上海眾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軍,深圳愛夫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姚勇,江西和康集團董事長、江西校友會會長張文舉,上海昕徽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成兵,天津泰格瑞祥儀器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強,安徽浩翔農牧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亞飛的代表、安徽徽牛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燦,中晟工程技術(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龐瑞朋,孚斯威科技(嘉善)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標,上海定一水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明亮,安徽焓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智虎,北京盈科(合肥)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伙人王其祥等一批捐贈校友頒發了榮譽獎牌和特別貢獻獎獎杯。
魏先文代表學校,與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江,馬鞍山市九鵬嘉騰機械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承,廣西桂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新,安徽海百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柏林,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領軍人才王偉,馬鞍山市雨山區委常委、雨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蔡田詞,同興環??萍脊煞萦邢薰究偨浝磬嵱?,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代小強,安徽馬鋼表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陳紅輝,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慧,東莞市盟信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家正,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帥虹全,安徽純源鍍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心鳳,安徽元琛環??萍脊煞萦邢薰径麻L徐輝等簽約單位代表,簽訂了15項合作協議,合同金額總計1.05億元。與會人員共同見證了重大政產學研項目集體簽約。



在場領導、嘉賓、校友和師生還欣賞了由著名詩人歐震創作、學生帶來的詩朗誦《和新時代一起奔騰、一起飛躍》。大會伴著激昂的校歌結束。
為慶祝建校65周年,大會前,學校重磅發布《巍巍學府 風華正茂》專題片,更新升級校史館,上線“云返?!被顒?,舉辦閃耀馬鞍山整座城市的超燃燈光秀,引發海內外校友跨越時空的心靈共鳴,受到廣大師生的廣泛贊譽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全世界各地校友觀看了大會網絡直播,與現場2000余人一起,共襄發展盛舉,擘畫美好藍圖。




大會結束后,與會領導嘉賓、校友在秀山校區第九食堂共進思源午餐,下午參加各學院組織的學術論壇,晚上在佳山校區田徑場觀看“共同的家園”文藝演出。(撰稿:盛樟 張苒 審核:竇賢琨 孫曉斌 王菁)